欲,歸指於無為,故能達生延命,與道為久。(宋張君房《雲笈七籤》卷三十二引)
  太上章
  太上,下知有之。其次,親而譽之。其次,畏之。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其貴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我自然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十七章)
  (五八)人樂為主,曰帝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絕學章
  絕學無憂。唯之與阿,相去几何?善之與惡,相去若何?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眾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臺,我獨泊兮其未兆,如嬰兒之未孩,儽儽兮若無所歸。眾人皆有餘,而我獨若遺。我愚人之心也哉?沌沌兮!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;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澹兮其若海,飂兮若無止。眾人皆有以,而我獨頑似鄙。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章)
  (五九)俗學則尊辯貴知,羣居黨議,吉人得之以益,兇人得之以損。天地之內吉人寡而兇人眾,故學之為利也淺而為害也深。夫兇人之為學也,猶虎之得於羽翼,翱翔遊於四海,擇肉而食。聖人絕之,天下休息,不教而自化,不令而自伏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曲則全章
  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,是以聖人抱一,為天下式。不自見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古之所謂曲則全者,豈虛言哉!誠全而歸之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 第二十二章)
  (六○)侯王雖聖,猶以為曲,任百官而理,其德則全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一)所約者寡,所得者眾,猶為寡少而物物自得當矣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二)信己思慮,不取於人,多言多知,則狂亂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三)聖人不自矜見其明,任天下之目以視天下,故離婁不得齊其明矣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四)伐猶攻伐也。因天下之怒以伐天下,故黃帝不能與並威;因天下之力以戰天下,故湯武不能與之量功,是以普天下可任,諸侯之後可臣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五)夫影之隨形,響之應聲,既不與物爭,誰爭之?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希言自然章
  希言自然。故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,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。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三章)
  〈六六)事從於道,道從於事;事從於德,德從於事;事從於失,失從於事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六七)信不足,謂主身也;有不信,謂天人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企者不立章
  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。其在道也,曰餘食贅行。物惑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四章)
  (六八)萬人未動,天下未應,為之起兵,失君之道。為兵之道,失君之機,萬民怨恨,天心不平,宗廟危殆,終身無功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有物混成章
  有物混成。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獨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強為之名,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)
  (六九)功德同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重為輕根章
  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,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,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?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+六章)
  (七○)言君好輕躁,如樹之根本而搖動。根搖動,則枝木枯而槁矣。人主不靜,則百姓搖蕩,宗廟傾危,則失其國君之位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知其雄章
  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?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知其白,
  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八章)
  (七一)於嬰兒復歸於志。於嬰兄蠢然無而無知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七二)反於未生,復於未始,與道為常,歸於無極矣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七三)道德是祐,神明是助,道足德足,則萬物大淳樸矣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取天下章
 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